【通用名称】: 磷酸西格列汀片
【商用名称】: 磷酸西格列汀片
【主要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磷酸西格列汀。
【功能主治】: 1、单药治疗: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用法用量】: 1、本品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2、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50mL/min,相应的血清肌酐水平大约为男性£≤1.7mg/dL和女性≤1.5mg/dL)服用本品时,不需要调整剂量。 (2)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30至1.7至>3.0mg/dL和女性>1.5至≤2.5mg/dL)服用本品时,剂量调整为50mg,每日一次。 (3)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3.0mg/dL和女性>2.5mg/dL)或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服用本品时,剂量调整为25mg,每日一次。服用本品不需要考虑透析的时间。 (4)由于需要根据患者肾功能调整剂量,因此开始使用本品治疗之前建议对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估,之后定期评估。
【药品相互作用】: 1、西格列汀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改善血糖控制。肠促胰岛激素包括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由肠道全天释放,并且在进餐后水平升高。肠促胰岛激素是参与葡萄糖内环境稳态生理学调控的内源性系统的一部分。当血糖浓度正常或升高时,GLP-1和GIP可通过涉及环磷腺苷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增加胰腺β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GLP-1或DPP-4抑制剂治疗可以改善胰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并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与释放。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作用增加。此外,GLP-1还可以抑制胰腺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胰高糖素浓度的降低和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可降低肝葡萄糖生成,从而降低血糖水平。GLP-1和GIP的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性,当血糖浓度较低时,GLP-1不会促进胰岛素释放,也不会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当葡萄糖水平高于正常浓度时,GLP-1和GIP促进胰岛素释放的作用增强。此外,GLP-1不会损伤机体对低血糖的正常胰高糖素释放反应。GLP-1和GIP的活性受到DPP-4酶的限制,后者可以快速水解肠促胰岛激素,产生非活性产物。西格列汀能够防止DPP-4水解肠促胰岛激素,从而增加活性形式的GLP-1和GIP的血浆浓度。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西格列汀能够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对于存在高血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水平发生的上述变化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血糖水平。西格列汀的葡萄糖依赖性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即使在葡萄糖水平较低时,磺酰脲类药物也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受试者人体中导致低血糖。西格列汀是一种有效和高度选择性的DPP-4酶抑制剂,在治疗浓度下不会抑制与DPP-4密切相关的DPP-8或DPP-9。 2、药效学: (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次口服本品可在24小时内抑制DPP-4酶活性,从而使活性GLP-1和GIP的循环浓度升高2至3倍、增加胰岛素和C肽的血浆水平、降低胰高糖素水平、降低空腹血糖并减少口服葡萄糖负荷或进食后的血糖波动。 (2)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临床研究中,接受西格列汀每日100mg(50mg,每日两次)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患者的全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接受安慰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详见说明书)。 (3)为期18周和24周的III期临床研究中,本品每日100mg,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后者可通过若干指标进行评估,包括HOMA-β(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以及由频繁采样膳食糖耐量试验测定的β细胞反应性。 (4)在II期临床研究中,本品50mg,每日两次的降血糖疗效不优于本品100mg,每日一次。 (5)在健康成人受试者参加的随机化、安慰剂对照、双盲、双模拟、4阶段交叉设计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以及西格列汀单药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或安慰剂对餐后活性GLP-1,总GLP-1和血糖浓度的影响,每种治疗方案为期2天。与安慰剂相比,受试者单独服用西格列汀或单独服用二甲双胍后,餐后4小时的加权平均活性GLP-1浓度增加约2倍。受试者接受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活性GLP-1浓度的效应具有叠加作用,相比安慰剂增加活性GLP-1浓度约4倍。西格列汀单药治疗仅增加活性GLP-1浓度,表明它对DPP-4的抑制作用,而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可程度相似地增加活性和总GLP-1浓度。这些数据与药物增加活性GLP-1浓度的不同机制相一致。这项研究的结果还证明,西格列汀而不是二甲双胍,可以增加活性GIP浓度。 (6)在健康受试者参加的研究中,本品不会降低血糖水平或导致低血糖,表明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和胰高糖素抑制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性。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得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胰腺炎:在上市后经验中有服用西格列汀的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的报告,包括致命和非致命的出血性和坏死性胰腺炎(参见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由于这些报告是自发提交的,且报告出自的人群数量不确定,通常不可能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确定其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患者应被告知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症状:持续性的,剧烈的腹痛。有报道提示停用西格列汀后胰腺炎症状消失。如果怀疑出现胰腺炎,则应停止使用西格列汀和其他可疑的药物。 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本品可通过肾脏排泄。为了使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本品血浆浓度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似,在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建议减少本品的剂量。(参见用法用量,肾功能不全患者。) 4、超敏反应:本品上市后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严重超敏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和剥脱性皮肤损害,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由于这些反应来自人数不定的人群自发性报告,因此通常不可能可靠地估计这些反应的发生率或确定这些不良反应与药物暴露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反应发生在使用本品治疗的开始3个月内,有些报告发生在首次服用之后。如怀疑发生超敏反应,停止使用本品,评估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原因,采用其他方案治疗糖尿病。(参见禁忌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部分。)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在胚胎器官形成期,大鼠和家兔口服给予西格列汀的剂量分别高达250mg/kg和125mg/kg时未产生畸形(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分别达人体暴露量的32倍和22倍)。在大鼠口服给予剂量达每日1000mg/kg时,观察到胚胎肋骨畸形(缺失、发育不全和波状肋骨)的发生率有轻度升高(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大约是人体暴露量的100倍)。在大鼠口服给予剂量达每日1000mg/kg时,观察到雄性和雌性后代断奶前平均体重有轻微降低,雄性后代断奶后体重增加。然而,动物生殖研究结果并不总是能够预测人体的反应情况。 (2)目前没有在怀孕妇女中进行充分的和对照良好的研究;因此,本品在怀孕女性中使用的安全性未知。同其它口服抗高血糖药物一样,不建议在怀孕女性中使用本品。 (3)西格列汀能够从哺乳期大鼠的乳汁中分泌。未知西格列汀能否在人类乳汁中分泌。因此,本品不宜应用于哺乳期女性。 6、儿童用药:目前,尚未确定本品在18岁以下儿童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老年用药:临床研究中,本品在老年患者(≥65岁)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较年轻的患者(<65岁)是相当的。不需要依据年龄进行剂量调整。老年患者更易存在肾功能不全;同其他年龄患者一样,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进行剂量调整(见用法用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部分)。 8、药物过量: (1)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对照临床研究中,本品单剂量给药达800mg耐受性良好。仅在一项给药剂量达800mg的研究中,观察到心电图QTc间期有轻微延长,这些变化没有临床意义。目前没有剂量大于800mg的人体用药经验。在多剂给药I期研究中,连续达10天服用本品达每日600mg和每日400mg达28天,未观察到剂量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 (2)在出现药物服用过量时,采用通常的支持措施是合理的,例如从胃肠道中排出未被吸收的药物,采用临床监测(包括获取心电图),以及如有必要可采用支持治疗。 (3)西格列汀可少量经透析清除。在临床研究中,大约13.5%的药物可以经3至4小时的血液透析被清除。如果临床情况需要,可以考虑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尚不清楚西格列汀是否能经腹膜透析被清除。
【不良反应】: 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