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大众杂谈

一位老司机的陈年旧事

康美丽2014-04-21 17:02:55

农村的生活极为平淡而无趣,除了偶尔有城市里的工宣队来慰问演出——那是村里的节日,或者村里组织唱几出人人会唱的样板戏,就再没有什么新鲜事了。前几年听说县里的武斗轰轰烈烈,甚至闹出了人命,但显然武斗的头子看不上农村这片天地,农民也发动不起来,所以基本上,农村就是死水一潭。

机会总是会来的。在1972年冬天这个农闲时节,一件事情注定要影响老丁一生。

根据县里的规划,每年冬天都要大搞农田水利,所谓规划基本上就是几个革委会头目在瞎折腾之余随手一划拉,甚至连地图都不看就定下来去哪里施工。现在我们总是抱怨城市里的规划是“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其实相比以前已经正规的多了,至少在领导们个人看来是负责人的,是否真的符合要求是另一回事。几十年前那可是好不负责任的,因为整个工作的重心完全不是这些,整天都在干什么,大家都懂的,我就不说了。

既然是胡乱规划的,也就无所谓效果,事实上那些工程大多数都是无用功,大概也就20%的真能起到灌溉作用。但总体说来,水利工程不能不搞,因为在华北地区,农田一般是每年种植小麦玉米各一季,漫长的冬季里,小麦越冬,地里没活可干,农村数不清的壮劳力无所事事,娱乐节目就是那几出没人看的样板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组织劳动力们去做苦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就是那个年代的维稳。

只不过,这一次与往年不同的是,要像模像样的修水库!据说是请了一个北京来的专家做的设计,把河流截断,峡谷变成蓄水库,以后即使天旱也能给庄稼浇水了!

三个公社,几十个村的劳动力被调动起来,即将奔赴水库施工。

有那么句话说“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我觉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应该是“机会属于愿意伸手去抓的人”。老丁对机会从来没有任何的准备,他只是敏感的察觉到,修水库对他而言或许是一个机会,他一定要抓住。

有的人只习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可以无话不谈,放浪形骸,做什么都觉得舒服,但一到了陌生的圈子,就不知道手脚该放在那里,自己平时的本事忘个一干二净;另一种人却最喜欢陌生的天地,越是见到了不认识的人,或者人多事多的组织里就越兴奋,往往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整个人的表现都提高了一个层次。老丁就是后一种人,而我就是前一种人,悲哀。

老丁因为体质差,而且妻子怀孕不便,生产队里本来决定不让他去,拟好的名单都已经交到公社去了。老丁在找到队长后,队长表示已经无可奈何:“你去那里吃苦受罪的干嘛去?又没个工分只管饭,在家照顾你要生孩子的老婆吧!”老丁是个固执的人,没有理队长,而是立即借了辆自行车跑到公社里,找公社主任主动要求去修水库。主任也觉得这年轻人蛮有趣:“人家都想方设法的不去,你这找上门来跑去大老远的干活?”老丁的意见很坚决:“主任,我能干活,我要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出力!”那个年代,喊口号对于城里人来说习以为常,庄稼汉却是少见的事情,这显得老丁很有觉悟。凭借这句话,主任写上了老丁的名字,11月底,老丁和村里的人们一起,奔赴几十里外的水库工地。

在那个缺少上进渠道的年代,农村孩子基本没机会上大学,高中毕业即使在城市也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上完了小学基本就没学上了,连个蓝翔技校都没有,老老实实回家务农是唯一选择。城乡户籍的限制把他们永远捆在了土地上,他们不可能跨越身份的壁垒去做一个“响当当的工人阶级”,何况城里的工作机会是那么的稀缺,以至于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了。上进之路约等于没有,生在农村,就没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更不可能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对于老丁这代人来说,要么本分的做一个农民,一生一世都不离开附近这几个村,要么去期盼奇迹。

阅读推荐

向上滑动,加载更多……

相关文章

饮食
人群
两性
运动
中医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