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薄荷、荆芥穗、苦杏仁、牛蒡子、黄芩、桔梗、前胡、白芷、栀子(炒)、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焦)、芦根、金银花、连翘;辅料为蔗糖、甜菊糖苷、苯甲酸钠。 |
苍耳子、辛夷、野菊花、金银花、茜草。 |
|
生产企业 |
江西普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诺得胜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90787 |
国药准字Z4202028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眉棱骨痛是以攒竹穴处为主的眉棱骨部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日3-4次,或遵医嘱。初生儿~一岁 5ml二~三岁 5~10ml四~六岁 10~15ml七~十二岁 15~20ml |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尚不明确。 |
|
禁忌 |
|
|
|
成分 |
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眉棱骨痛是以攒竹穴处为主的眉棱骨部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
药理作用 |
尚不明确。 |
||
注意事项 |
尚不明确。 |
尚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