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养血调经,舒郁化滞。用于气虚血寒、肝郁不舒引起的经期不准,行经腹痛,赤白带下,两肋胀痛,倦怠少食。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熟地黄、益母草、黄芪、党参、白术(麸炒、)、苍术、茯苓、阿胶(蛤粉烫)、何首乌(黑豆酒炙)、补骨脂、桂枝、益智仁、吴茱萸(甘草炙)、赤石脂(煅醋淬)、杜仲炭、海螵蛸、牡蛎、蛇床子、枯矾、椿皮、木爪、威灵仙、秦艽、羌活、独活、白芷、藁本、续断、川牛膝、柴胡、延胡索(醋灸)、郁金、香附(醋灸)、牡丹皮、豆蔻仁、砂仁、化橘红、青皮(醋灸)、法半夏、艾叶炭、石菖蒲、远志(去芯,甘草灸)、酸枣仁(炒)、使君子、胡黄连、黄连、黄芩、莲子(去心)、甘草。辅料为蜂蜜。 |
本品为含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约M40,000)6%和11种氨基酸制成的含总氨基酸2.72%的无色或微黄色稍带粘性的澄明无菌溶液,每1ml含右旋糖酐为60mg、氨基酸总量为2.72mg、有效氮量为4.2mg。本品的电解质浓度钾离子约为7mmol/L、氯离子约为53mmol/L。pH值为5.0~7.0。渗透压约为300mOsm/L。 |
|
生产企业 |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11020145 |
国药准字H4402531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养血调经,舒郁化滞。用于气虚血寒、肝郁不舒引起的经期不准,行经腹痛,赤白带下,两肋胀痛,倦怠少食。 |
用于各种休克及血栓性疾病。也可用于肢体再植和血管外科手术,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0粒(6g)-35粒(7g),一日2次。 |
静脉滴注,一次500ml,一日一次,可连续用药4~5天或遵医嘱。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有严重的出血性疾患者忌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不可在分娩时与止痛药或硬膜外麻醉一起作为预防或治疗之用。因产妇对右旋糖酐过敏或发生类过敏性反应时可导致子宫张力过高使胎儿缺氧。有致死性危险或造成婴儿神经系统严重的后果。 老人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
|
成分 |
养血调经,舒郁化滞。用于气虚血寒、肝郁不舒引起的经期不准,行经腹痛,赤白带下,两肋胀痛,倦怠少食。 |
用于各种休克及血栓性疾病。也可用于肢体再植和血管外科手术,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营养性血容量扩充剂,静注后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外水分而增加血容量,升高和维持血压。其扩充血容量作用比右旋糖酐70弱且短暂,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比右旋糖酐70强。它可使已经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此外,还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本品具有强抗原性。鉴于正常肠道中有产生本品的细菌,因此,即使初次注射本品,部分病人也有过敏反应发生。主要为皮肤、黏膜过敏反应。 可补充体内必须氨基酸,使蛋白质合成显著增加而改善营养情况。具有促进人体蛋白质代谢正常,纠正负氮平衡,补充蛋白质,加快伤口愈合的作用。 |
||
注意事项 |
1.孕妇禁用;2.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3.感冒时不宜服用;4.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5.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8.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者,应去医院就诊;9.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10.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1.偶有过敏反应。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使用前详加检查,药液澄明者方可使用。本品每瓶应一次用完,切勿中途停注或贮藏再用。 3.本品在贮存时易析出片状结晶,经100℃左右加热溶解后可继续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