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病变的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及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份为吡罗昔康,其化学名为2-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
本品主要成份为美索巴莫。 |
|
生产企业 |
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二厂 |
吉林金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41020912 |
国药准字H22024067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病变的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 |
肌肉松弛药。用于关节肌肉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20mg,一日1次,或一次l0mg,一日2次。饭后服用。 |
口服。一次1片,一日3-4次,饭后服用。 |
|
副作用 |
对本品过敏、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病患者禁用。 |
眩晕、头痛、思睡、荨麻疹、感觉无力、厌食、轻度恶心和胃部不适等。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孕妇的安全性尚不明确,需权衡利弊后才可使用。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儿童用药:儿童需权衡利弊,慎用。老年用药:老年患者注意适当减量。 |
|
成分 |
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病变的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 |
肌肉松弛药。用于关节肌肉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
|
药理作用 |
1.恶心、胃痛,纳减及消化不良等胃肠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中3.5%需为此撤药。服药量大于一日20mg时胃溃疡发生率明显增高,有的合并出血,甚至穿孔。 2.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尿素氮增高、头晕、眩晕、耳鸣、头痛、全身无力、水肿,皮疹或瘙痒等。 3.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多汗、皮肤瘀斑、脱皮、多形性红斑、中毒性上皮坏死、大疱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皮肤对光过敏反应、视力模糊、眼部红肿、高血压、血尿、低血糖,精神抑郁,失眠及精神紧张等。 |
||
注意事项 |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的患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 2.饭后给药或与食物或抗酸药同服,以减少胃肠刺激。 3.一日量超过20mg时,发生胃肠溃疡的危险明显增加。 4.一般在用药开始后7~12天,还难以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因此,疗效的评定常须在用药2周后。 5.用药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血象异常、视力模糊、精神症状、水潴留及严重胃肠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6.下列情况应慎用: (1)有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时; (2)哮喘; (3)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4)肾功能不全; (5)老年人。 7.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象。 8.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物,必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9.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弱,但可持续到停药后2周。术前和术后应停用。 |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 服用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或操作机械;4. 避免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同用;5. 过敏体质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