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继发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病因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干咳和持续性咳嗽。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左羟丙哌嗪。化学名称:(-)-3-(4-苯基-1-哌嗪基)-1,2-丙二醇其化学结构式为:分子式:C13H20N2O2分子量:236.32 |
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
|
生产企业 |
辽宁富东制药有限公司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60102 |
国药准字Z2004326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继发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病因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干咳和持续性咳嗽。 |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60毫克(按左羟丙哌嗪计)(1袋),两次服药间隔在6小时以上,或遵医嘱。鉴于尚无有关食物对本药品吸收影响的资料,因此建议避免在进餐期间服药。建议连续服用最多不超过14天。 |
一次1袋,一日2次。 |
|
副作用 |
1.已知或可能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2.痰多者或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减退者禁用;3.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
服用含有牛黄成分的中成药可能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部分人可能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
|
禁忌 |
|
|
|
成分 |
用于继发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病因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干咳和持续性咳嗽。 |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
|
药理作用 |
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恶心、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疲乏、眩晕、思睡、头痛,及心悸、口干等,偶见视觉障碍,皮疹、呼吸困难罕见。高剂量时可见转氨酶的短暂性升高。 |
||
注意事项 |
1.本品同其它镇咳药物一样,在明确诊断后并有应用指征时才可使用本品,本品仅为对症治疗药物。2.本品偶尔会引起嗜睡,患者在驾驶、操作机器时慎用。3.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4.服用具有镇静作用药物者慎用。5.建议连续服用最多不超过14天。 |
服用含有牛黄成分的中成药可能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部分人可能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