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接受同种异体肾脏,心脏或肝脏移植的病人,作为器官排斥反应的预防用药。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吗替麦考酚酯 |
主要成分为别嘌醇。化学名:1H-吡唑并[3,4-d]嘧啶-4醇。 分子式:C5H4N4O 分子量:136.11 |
|
生产企业 |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
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59684 |
国药准字H3402124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用于接受同种异体肾脏,心脏或肝脏移植的病人,作为器官排斥反应的预防用药。 |
用于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②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③痛风石;④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⑤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
|
用法用量 |
使用方法和药物配置:静脉使用本品必须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两小瓶相当于1克剂量,建议浓度为6毫克/毫升,宜采用两步稀释法。第一步:1.每一小瓶中注入20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并摇匀。注意无菌操作。2.轻轻摇动小瓶使药品溶解(若室温低,可微热)。3.溶解后溶液应为淡黄色液体,无杂质和沉淀物。否则应弃去不用。第二步:用125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将溶液进一步溶解,最终药物浓度约为6毫克/毫升左右。2.观察溶液是否透明、无杂质,否则应弃去不用。本品溶液应在配制后立即或4小时内使用。本品首次剂量应在肾移植后24小时内使用,持续14日。推荐剂量为1克,每日二次。 |
口服。1.成人常用量:初始剂量一次50mg,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600mg。2.儿童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常用量:6岁以内每次50mg,一日1~3次;6~10岁,一次100mg,一日1~3次。剂量可酌情调整。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1.皮疹: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如皮疹广泛而持久,及经对症处理无效,并有加重趋势时必须停药。2.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3.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贫血,或骨髓抑制,均应考虑停药。4.其他有脱发、发热、淋巴结肿大、肝毒性、间质性肾炎及过敏性血管炎等。5.国外曾报道数例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发生原因未明的突然死亡。6.本品可导致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药物超敏综合征、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 |
|
禁忌 |
|
|
|
成分 |
本品用于接受同种异体肾脏,心脏或肝脏移植的病人,作为器官排斥反应的预防用药。 |
用于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②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③痛风石;④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⑤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
|
药理作用 |
尚无说明 |
||
注意事项 |
实验室监测:治疗第一月内,应每周进行血常规检查。第二月和第三月内每月检查两次,以后每月检查一次直至一年。如白细胞进一步减少,绝对计数1.3*103微升,应停药或减少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约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而胃肠道穿孔(结肠、胆囊等)少见。使用本品会使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如消化性溃疡、出血和穿孔等。因此,应慎用于活动性、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肾移植患者应使用本品1克每日二次(总剂量每日2克),并联合使用环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将本品稀释至约6毫克/毫升,静脉缓慢输注超过2小时。速度约为84毫升/小时(总剂量约为1克)。警告:本品禁忌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特殊剂量说明:白细胞降低者(白细胞绝对计数;1.3*1013/微升),应停用本品或减少剂量。肾功能严重损害者:肾功能是严重损害者在肾移植后短期使用本品,剂量不宜超过一克,每日二次。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移植肾功能延迟者,不必调整剂量。 |
1.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 定期检查血象和肝肾功能;4. 避免与硫唑嘌呤、巯嘌呤等药物合用;5. 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