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后遗症、脑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外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慢性栓塞性脉管炎等。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已酮可可碱。 |
本品主要成份为:螺内酯。 |
|
生产企业 |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
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3023189 |
国药准字H3102135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后遗症、脑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外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慢性栓塞性脉管炎等。 |
1.水肿性疾病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2.高血压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螺内醋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4.低钾血症的预防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
|
用法用量 |
静脉滴注。用时患者应处于平卧位。初次剂量为己酮可可碱0.1g,于2—3小时内输入,最大滴速不可超过每小时0.1g,根据患者耐受性可每次增加0.05g,但每次用药量不可超过0.2g,每日1—2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0.4g。 |
1 成人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日40~120mg,分2~4次服用,至少连服5日。以后酌情调整剂量。②治疗高血压,开始每日40~80mg,分次服用,至少2周,以后酌情调整剂量,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以免增加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③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前患者每日用量100~400mg,分2~4次服用。不宜手术的患者,则选用较小剂量维持。④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试验,每日400mg,分2~4次,连续3~4周。短期试验,每日400mg,分2~4次服用,连续4日。老年人对本药较敏。 2 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开始每日按体重1~3mg/kg或按体表面积30~90mg/m2,单次或分2~4次服用,连服5日后酌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3~9mg/kg或90~270mg/m2。 |
|
副作用 |
对己酮可可碱过敏者,脑出血患者,广泛视网膜出血者,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妊娠期,严重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硬化伴高血压者,严重的心律失常及糖尿病患者禁用本品。 |
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不推荐使用。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1.动物实验中提示长期应用己酮可可碱有增加纤维瘤发生机会,但没有明显致畸性。妊娠妇女是否应用此药应考虑利弊; 2.己酮可可碱及其代谢物可由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暂停用药。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在肝脏代谢减慢,通过肾脏、粪便排泄速率减慢,应酌情减量。 |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本药可通过胎盘,但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清楚。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且用药时间应尽量短。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较易发生高钾血症和利尿过度。 |
|
成分 |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后遗症、脑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外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慢性栓塞性脉管炎等。 |
1.水肿性疾病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2.高血压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螺内醋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4.低钾血症的预防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
|
药理作用 |
己酮可可碱及其代谢产物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确定。己酮可可碱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血液粘度,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改善白细胞的血液流变特性的作用,并能抵制嗜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激活。对于患有慢性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的病人,本品可增加血流,改善微循环并提高组织的供氧量。 |
本药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结果Na+、C1-和水排泄增多,K+、Mg2+和H+排泄减少,对Ca2+和的作用不定。由于本药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另外,本药对肾小管以外的醛固酮靶器官也有作用。 |
|
注意事项 |
低血压、血压不稳或肾功能严重失调患者慎用。 |
1.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②肾功能不全;③肝功能不全,因本药引起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④低钠血症;⑤酸中毒,一方面酸中毒可加重或促发本药所致的高钾血症;另一方面本药可加重酸中毒;⑥乳房增大或月经失调者。 2.给药应个体化,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使用,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如每日服药一次,应于早晨服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3.用药前应了解患者血钾浓度,但在某些情况血钾浓度并不能代表机体内钾含量,如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而易出现高钾血症,酸中毒纠正后血钾即可下降。 4.本药起作用较慢,而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