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2、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3、缓解与胃肠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本品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胰高糖素瘤。本品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至今应用本品治疗的病例有限);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胰岛素瘤、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GH)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也适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醋酸奥曲肽。化学名称:D-苯丙氨酰-L-半胱氨酰-L-苯丙氨酰-D-色氨酰-L-赖氨酰-L-苏氨酰-L-半胱氨酰-L-苏氨醇(2→7)环二硫化物醋酸。 |
本品主要成份为泮托拉唑钠,每片含泮托拉唑20mg。 |
|
生产企业 |
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
辽宁诺维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60176 |
国药准字H20059067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2、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3、缓解与胃肠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本品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胰高糖素瘤。本品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至今应用本品治疗的病例有限);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胰岛素瘤、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GH)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也适 |
1.缓解如烧心、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治疗轻度反流性食管炎;2.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维持治疗,防止复发。 |
|
用法用量 |
1 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持续静脉滴注0、025毫克/小时。最多治疗5天,可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稀释。2 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0、1毫克皮下注射,每天3次,持续治疗7天,首次注射应在手术前至少1小时进行。3 胃肠胰内分泌肿瘤:初始剂量为0、05毫克皮下注射,每天一至二次,然后根据耐受性和疗效可逐渐增加剂量至0、2毫克,每天三次。4 肢端肥大症:初始量为0、05~0、1毫克皮下注射,每8小时一次,然后根据对循环GH浓度、临床反应及耐受性的每月评估而调整剂量。多数患者不应超过1、5毫克/天。在监测血浆GH水平的指导下治疗数月后可酌情减量。本品治疗1个月后,若GH浓度无下降、临床症状无性改善,则应考虑停药。 |
口服。1.缓解症状及治疗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推荐每日早餐前20mg(1片)。2.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维持治疗,推荐每日早餐前20mg(1片);如复发可将剂量加大到每日40mg(2片),或用40mg规格的本品治疗,复发治愈后再将剂量减至20mg。 |
|
副作用 |
对奥曲肽或任一赋形剂过敏者禁用 |
20mg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偶尔引起头痛和腹泻。 亦有极少此药引起的恶心、上腹痛。腹胀、皮疹、皮肤瘙痒及头晕的报道。个别病例出现水肿、发热、一过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肝酶测定值增加(转换酶,Y-GT)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增高。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本品用于儿童的经验有限。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对雌性大鼠生育力和产前、围产期和产后研究表明:每日皮下注射1毫克/公斤的奥曲肽对生殖和后代发育无副作用。某些年幼动物暂时生长发育迟缓可能是由于药物药理活性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抑制造成的。 对妊娠和哺乳妇女使用奥曲肽的经验有限。这些患者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方可用药。 老人注意事项: 尚无证据表明,老年患者对本品的耐受性有所下降,故使用本品不须减少剂量。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该药用于孕期妇女的临床试验有限,动物实验当用药物剂量高于5mg/kg时,可观察到轻度胚胎毒性的表现,尚无资料表明泮托拉唑能够进入人体乳汁。只有权衡泮托拉唑对母体的益处超过其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危险时,才可以考虑使用此药。儿童用药:目前还没有将之用于儿童的经验。老年用药:老年人用药剂量无需调整。 |
|
成分 |
1、肝硬化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治疗,与特殊治疗(如内窥镜硬化剂治疗)合用。2、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3、缓解与胃肠内分泌肿瘤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本品对下列肿瘤有效:具类癌综合症的类癌瘤;VIP瘤;胰高糖素瘤。本品对下列肿瘤的有效率约为50%(至今应用本品治疗的病例有限);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胰岛素瘤、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4、经手术、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失败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控制症状,降低生长激素(GH)及生长素介质C的浓度。也适 |
1.缓解如烧心、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治疗轻度反流性食管炎;2.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维持治疗,防止复发。 |
|
药理作用 |
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可选择性地减少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的血流量和压力,降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可抑制胆囊排空,对胰腺病变有治疗作用;能抑制胃酸、胃泌素的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液供应;可抑制胃肠蠕动。 |
||
注意事项 |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肾、胰腺功能异常和胆石症患者慎用。2少效患者长期治疗有形成胆石的报道,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应每6~12个月进行胆囊超声波检查1次。3对胰岛素瘤患者,本品可能加重低血糖程度,并延长其时间,应注意观察。4本品可减少环孢菌素的吸收,延缓对西咪替丁的吸收。5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或针刺感,一般可于15分钟后缓解。消化道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痉挛疼痛等,偶见高血糖、胆石、糖耐受异常和肝功能异常等。 |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3.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4. 可能掩盖胃癌症状,需定期检查;5. 与某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