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治疗由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狄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为奥硝唑。 |
化学名称:(±)-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7氢-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 |
|
生产企业 |
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20028 |
国药准字H2011343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治疗由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狄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 |
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外眼部感染症。详见说明书。 |
|
用法用量 |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1、治疗厌氧菌感染:成人首次静脉滴注0.5-1g,继而给予1g/天,1次或2次分用,连用5-10天;可能情况下尽快改为口服,500mg/次,每12小时一次,儿童给予10mg/kg,每12天一次。 2、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应于术前30min滴注1g。 3、阴道泡腾片及栓剂:每晚睡前,阴道给药。将外阴洗净,用干净手将泡腾片置入阴道深处。每晚1次,1次1片(粒),连续7天。 4、治疗严重阿米巴感染:起始剂量为0.5-1g。随后每12小时剂量为500mg,连用3-6天,儿童剂量为一日20-30mg/kg,每12小时一次,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30min。1-42周婴幼儿剂量一日20mg/kg,每12小时一次,滴注时间应大于20min。 5、贾第虫病:成人一次1.5g,1次/日;儿童每天40mg/kg。 6、毛滴虫病:成人一次1-1.5g,一次/日,每天儿童25mg/kg。 |
一般1天3次,每次滴眼1滴。根据症状可适当增减。 |
|
副作用 |
1、禁用于对本品及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2、禁用于脑和脊髓发生病变的患者,癫痫及各种器官硬化症患者。 3、禁用于器官硬化症、造血功能低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 4、尚未明确本品是否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慎用,如确需使用,应暂停哺乳。 5、儿童慎用。建议3岁以下儿童不用。 |
在调查的共计13329例中,有44例(0.33%)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眼刺激感11件(0.08%)、眼睑瘙痒感8件(0.06%)、眼睑炎6件(0.05%)、结膜充血5件(0.04%)、眼痛5件(0.04%)、眼睑肿胀5件(0.04%)等。1.严重不良反应:休克、过敏样症状:有可能引起休克、过敏样症状,应充分进行观察。当发现红斑、皮疹、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眼睑浮肿等症状时应停止给药,予以妥善的处置。2.其它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时应采取停止给药等妥善的处置。(见说明书表格)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孕妇或可能妊娠的妇女,只有在其治疗的有益性高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性时方可给药。(对妊娠期间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儿童用药:国外资料显示在1岁以下的496例使用者中发现有不良反应的为2例(眼睑炎、眼睑肿胀),在1岁至15岁的1657例使用者中发现有不良反应的为2例3件(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瘙痒感)。老年用药:通常,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有所降低,应注意予以减量等。 |
|
成分 |
1、治疗由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狄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 |
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外眼部感染症。详见说明书。 |
|
药理作用 |
本品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用药期间会出现下列反应: 1、消化系统:包括轻度胃部不适、胃痛、口腔异味等。 2、神经系统:包括头痛及困倦、眩晕、颤抖、四肢麻木、痉挛和精神错乱等。 3、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4、局部反应:包括刺感、疼痛等。 5、其他:白细胞减少等。 |
||
注意事项 |
1、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可见延长,有必要调整用量。 2、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本品并不影响其体内消除,但对正在接受透析的患者在透析前应补充1次用量的一半。 3、本品溶液显酸性,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注意本品低pH值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4、本品与半合成抗生素类及头孢类药合用时应单独给药,两者不能使用同意稀释液稀释,应分别溶解稀释,分别滴注。 |
1.本品不可长期使用。为了防止耐药菌的出现等,原则上应确认敏感性,将用药期限限制在治疗疾病所需的最少时间以内。 2.本品仅用于滴眼。 3.为了防止污染药液,滴眼时应注意避免容器的前端直接接触眼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