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为需要接受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尤其适用于因病理状态引起的肉毒碱转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不能利用长链甘油三酸酯的病者 。 2.预防生化紊乱: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甘油三酸酯提供,可预防因必需脂肪酸缺乏所致的生化紊乱,纠正必需脂肪酸缺乏出现的问题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化学名称:3α,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分子式:C24H40O4分子量:392.58 |
||
生产企业 |
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 |
Losan Pharma GmbH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03707 |
注册证号H2018105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为需要接受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尤其适用于因病理状态引起的肉毒碱转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不能利用长链甘油三酸酯的病者 。 2.预防生化紊乱: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甘油三酸酯提供,可预防因必需脂肪酸缺乏所致的生化紊乱,纠正必需脂肪酸缺乏出现的问题 |
胆囊胆固醇结石一必须是X射线能穿透的结石,同时胆囊收缩功能须正常;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反流性胃炎。 |
|
用法用量 |
用法用量:成人建议1-2g脂肪/kg/日,静滴。前15分钟的输注速度应在0.25-0.5 mL/kg/hr(20%)或0.5-1 mL/kg/hr(10%),此后输注速度可加倍。新生儿最大剂量3g脂肪/kg/日,静注。最大输注速度0.15 mL/kg/hr 。 |
1.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汁淤积性肝病:按时用少量水送服。按体重每日剂量为10mg/kg,详见说明书。溶石治疗:一般需6~24个月,服用12个月后结石未见变小者,停止服用,治疗结果根据每6个月进行超声波或X射线检查判断。2.胆汁反流性胃炎:晚上睡前用水吞服,必须定期服用,一次一粒(250mg),一日一次。一般服用10~14天,遵从医嘱决定是否继续服药。 |
|
副作用 |
1.即发型反应: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变态反应、高脂血症、血液高凝固性、恶心、呕吐、头痛、潮红、发热、出汗、寒颤、嗜睡及胸骨痛等 。 2.迟发型反应:可能包括肝脏肿大、中央小叶胆汁瘀积性黄疸、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短暂性肝功能改变及脂肪过量综合征 。 |
不良反应的评估基于下列频率数据:1.胃肠道紊乱:临床试验中,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时稀便或腹泻的报告常见。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发生严重的右上腹疼痛十分罕见。2.肝胆功能紊乱: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时,发生胆结石钙化的病例十分罕见。治疗晚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发生肝硬化失代偿的情形十分罕见,停止治疗后部分恢复。3.过敏反应:发生荨麻疹十分罕见。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通过动物研究发现妊娠早期使用熊去氧胆酸会有胚胎毒性。目前还缺乏人妊娠前三个月的实验数据。育龄期的妇女只有在采取了安全的避孕措施后才可以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在开始治疗前,须排除患者正在妊娠。为了安全起见,熊去氧胆酸胶囊不能在妊娠期前三个月服用。虽然现在无数据表明熊去氧胆酸可以进入母乳,但建议在哺乳期不要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儿童用药:按体重及医疗状况服用,或遵医嘱。老年用药:老年患者慎用。 |
|
成分 |
1.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为需要接受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尤其适用于因病理状态引起的肉毒碱转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不能利用长链甘油三酸酯的病者 。 2.预防生化紊乱: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甘油三酸酯提供,可预防因必需脂肪酸缺乏所致的生化紊乱,纠正必需脂肪酸缺乏出现的问题 |
胆囊胆固醇结石一必须是X射线能穿透的结石,同时胆囊收缩功能须正常;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反流性胃炎。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1. 脂肪代谢功能减退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中毒、胰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伴有高脂血症)以及败血症患者应慎用本品,并密切观察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2. 对大豆蛋白过敏者慎用本品,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3. 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或可疑肺动脉高压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4. 长期使用本品的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必须监测血小板数目、肝功能试验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5. 输注过程中,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不应超过3mmol/L。 6. 太快输入脂肪乳可能引起液体和/或脂肪负荷过重,导致血浆中电解质浓度稀释、体内水潴留、肺水肿、肺弥散能力受损。 7.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为一次性包装,用剩的须丢弃,不可再用,如瓶内乳液出现油滴则不能使用。 8. 本品贮存应避免冻结,冻结则丢弃不用。 9. 蛋、豆类过敏者可能对脂肪乳过敏。 |
熊去氧胆酸胶囊必须在医生监督下使用。 主治医师在治疗前三个月必须每4周检查一次患者的一些肝功能指标如AST(SGOT)、ALT(SGPT)和γ-GT等,并且以后每3个月检查一下肝功能指标。为了评价治疗效果,及早发现胆结石钙化,应根据结石大小,在治疗开始后6~10个月,做胆囊X射线检查(口服胆囊造影)。于站立位及躺卧位(超声监测)拍X射线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