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用于呼吸衰竭。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多沙普仑。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每片)为:甘草酸苷(Glyeyrrhizin)25mg、(甘草酸单胺盐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35mg)、甘氨酸(Aminoacetic Acid)25mg、蛋氨酸(Methionine)25mg。 |
|
生产企业 |
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Akiyama Jozai Co., Ltd.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52657 |
注册证号H2017132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用于呼吸衰竭。 |
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 |
|
用法用量 |
1、静脉注射按体重一次0.5-1.0mg/kg,不超过1.5mg/kg,如需重复给至少间隔5分钟。每小时用量不宜超过300mg。 2、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0.5-1.0mg/kg,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mg/ml,滴注速度按临床需要酌定,开始静滴时5mg/分钟,见效后可减至1-3mg/分钟。直至获得疗效总量不超过一日3g。 |
成人通常1次2-3片,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口服。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
|
副作用 |
1、对本品成份过敏者。 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3、嗜铬细胞瘤患者。 4、脑血管病、脑外伤、脑水肿患者。 5、癫痫或惊厥发作者。 6、重度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 7、严重肺部疾患者。 |
假性醛固酮症(发生率不明)。另外,可出现乏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不良反应请详见说明书)。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儿童用药:尚未有药理、毒理或者药代动力学方面与成人差异的试验。药物使用请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老年用药: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副作用倾向,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 |
|
成分 |
本品用于呼吸衰竭。 |
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 |
|
药理作用 |
1、血液系统可引起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或红细胞计数下降,输注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溶血。尚有曾患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用药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报道。 2、心血管系统可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会导致T波低平、心律失常、胸痛、削脉炎或胸闷。有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个案报道。 3、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易激惹、神经过敏、惊厥。其它中枢不良反应还包括面部潮红、岀汘、感觉异常、恐惧、定向力障碍、头痛、瞳孔散大、头昏极度亢奋、不自主运动、肌肉痉挛、腱反射亢进、肌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等。 4、内分泌代谢可引起高血糖和糖尿。 5、胃肠道可引起腹胀、胃潴留、恶心、呕吐、腹泻。长期鼻胃管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时,可能会导致大便潜血阳性和坏死性小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曾出现过血尿素氮升高和蛋白尿。也有膀胱刺激症状、尿失禁和尿潴留的报道。有时可引起生殖器和会阴部发热。 7、肝脏有引起肝毒性的个案报道。 8、呼吸系统有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呼吸急促、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呃逆及肺通气不足复发的报道。 9、皮肤可能会引起皮肤潮红和搔痒。 10、肌肉骨骼系统可能会引起腱反射亢进、肌阵挛或肌肉痉挛。有引起肌肉震颤的报道。 |
||
注意事项 |
1、以下患者慎用: (1)严重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者。 (2)心力衰竭尚未纠正者。 (3)颅内高压者。 (4)气道阻塞、胸廓塌陷、呼吸肌轻瘫、气胸等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者。 (5)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或有发作史者。 (6)肺栓塞及神经肌肉功能失常导致的呼吸衰竭者。 (7)矽肺或肺纤维化呼吸受限等所致的肺部病变患者。 (8)肝功能不全者。 2、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1)常规测血压和脉搏,检查肌腱反射,以防用药过量。 (2)于给药前和给药后半小时测动脉血气,及早发现气道堵塞及高碳酸血症患者是否有二氧化碳蓄积或呼吸性酸中毒。 3、给药说明: (1)静滴时速度不能过快,以防引起溶血。 (2)对于麻醉后或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使用多沙普仑前应确保气道畅通和有足够氧气。 (3)用药期间,禁止给于可碱化尿液的药物。 (4)如果突然出现低血压及呼吸困难加重应停药。 (5)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与拟交感胺药物或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配伍应填用。 |
1.慎重给药: 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患者用药)。 2.一般注意事项:由于该制剂中含有甘草酸苷,所以与含其它甘草制剂并用时,可增加体内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 3.给药时注意:药品交付时,应指导服药时请将片剂从铝铂包装中取出后再服用(有报导将铝铂包装一起服用而导致食道粘膜损伤,甚至穿孔引起纵膈炎症等危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