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用于治疗带状疱疹。2.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主要成分为盐酸伐昔洛韦。 |
泛昔洛韦。 |
|
生产企业 |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73441 |
国药准字H1999114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用于治疗带状疱疹。2.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
适用于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
|
用法用量 |
成人:带状疱疹的治疗:口服本品1次1g(2片)每日3次,疗程7天。单纯疱疹的治疗:口服本品1次0.5g,每日2次。首次发病者病情可能较重,疗程需要延长10天,对于复发的感染,疗程应为5天,建议在前驱症状期货刚出现症状体征时即开始治疗。(其余详见说明书)。 |
口服,成人每次0.25g,每日3次,连用7天。具体内容详见说明书。 |
|
副作用 |
已在使用本品的患者中观察到以下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腹部不适、呕吐盒腹泻、食欲减退、口渴。血液学反应:白细胞下降,罕见血小板减少症。过敏及皮肤反应:皮疹、包括光敏反应,风疹,瘙痒,罕见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和过敏反应。肾脏影响:罕见肾功能改变。肝脏影响:罕见肝功能检测可逆性升高,偶有肝炎描述。详见说明书。 |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此外尚可见下列反应:1.神经系统:头晕、失眠、嗜睡、感觉异常等。2.消化系统: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厌食、呕吐、便秘、胀气等。3.全身反应:疲劳、疼痛、发热、寒战等4.其他反应:皮疹、皮肤瘙痒、鼻窦炎、咽炎等。5.实验室异常可有ALT、AST增高、血中脂酶增高、淀粉酶增高、胆红素增高、白细胞减低、中性粒细胞减低,偶有血肌酐增高,曾有报道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大剂量本品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阿昔洛韦能通过胎盘,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2.阿昔洛韦在乳汁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0.6~4.1倍,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儿童用药: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老年用药:由于生理性肾功能的衰退,本品剂量与用药间期需调整。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怀孕大鼠和家兔服用本品后对其胎仔发育未见异常,但缺乏人类临床资料,孕妇使用本品需充分权衡利弊。大鼠实验证实本品的前体喷昔洛韦在乳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但是否经人乳分泌尚无定论,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应停止哺乳。儿童用药:18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老年用药:65岁以上老人服用本品后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与年轻人相似,但服药前要监测肾功能以及及时调整剂量。 |
|
成分 |
1.用于治疗带状疱疹。2.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
适用于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1.对更昔洛韦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2.脱水或已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功能不全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时,需根据肌酐清除率来校正剂量。 3.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者长期或多次应用本品治疗后可能引起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对本品耐药。如单纯疱疹患者应用本品后皮损不见改善者应测试单纯疱疹病毒对本品的敏感性。 4.随访检查:由于生殖器疱疹患者大多易患子宫颈癌,因此患者至少应一年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 5.一旦疱疹症状与体征出现,应尽早给药。 6.服药期间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水,防止阿昔洛韦在肾小管内沉淀。 7.一次血液透析可使阿昔洛韦的血药浓度减低60%,因此血液透析后应补给一次剂量。 8.生殖器复发性疱疹感染以间歇短程疗法给药有效。由于动物实验曾发现本品对生育的影响及致突变作用,因此口服剂量与疗程不应超过推荐标准。生殖器复发性疱疹的长程疗法也不应超过6个月。 9.本品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和复发无明显效果,不能根除病毒。 10.药物不要放在孩童可触及的地方。 11.废弃药品包装不应随意丢弃。 |
1.本品对预防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眼部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及免疫缺陷患者疱疹的疗效尚未得到确认。 2.肾功能不全者喷昔洛韦的表观血浆清除率、肾清除率和血浆清除速率常数均随肾功能的降低而下降,故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调整用法用量。 3.肝功能代偿的肝病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尚未对肝功能失代偿的肝病患者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4.食物对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口服本品0.5g,一日3次,连续7天,未见喷昔洛韦的蓄积现象。 5.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或DNA多聚酶的质变可导致HSV或VZV对喷昔洛韦耐药突变株的产生,若病人治疗临床疗效不佳时,应考虑病毒可能对喷昔洛韦耐药。对阿昔洛韦耐药的突变株对喷昔洛韦也耐药。 6.本品并不能完全治愈生殖器疱疹,是否能够防止疾病传播尚不清楚,但生殖器疱疹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故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 7.药物过量,采用对症及支持治疗,血液透析有助于消除本品。 8.药物不要放在孩童可触及的地方。 9.废弃药品包装不应随意丢弃。 |